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大全2024年4月自学考试题目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考试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课程代码0038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数学提供了一种量化的方法,它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解决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体现数学的特点是 A.抽象性B.逻辑性 C.精确性D.应用性 2.“按特征分类”的活动中,教师要求儿童给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颜色或形状)进行分类,不能随意乱分。这体现教师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儿童的 A.主动性B.独立性 C.任务意识D.规则意识 3.儿童的“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 A.1岁半以后B.2岁半以后 C.3岁半以后D.4岁半以后 4.即使同样是学习有困难的儿童,他们的困难也不尽相同。在为儿童提供操作活动时,可以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活动。这体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是 A.重视个别差异原则B.联系儿童生活原则 C.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 D.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则 5.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知道他们的值是不同的。该目标要求体现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年龄阶段是 B.小班A.幼小衔接班 C.中班D.大班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第1页(共4页) 6.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中起着发展思维作用的核心因素是 A.数量关系B.智慧运算结构形成 C.启蒙性D.可探索性 7.一盘纽扣,幼儿先按大小将其分成两类,接着按颜色的不同将已分成的两类继续分类,最后再按纽扣的形状和纽扣的洞眼继续分类。该分类活动属于 A.按物体一个特征分类B.按物体两个特征分类 C.层级分类D.多角度分类 8.幼儿对数的认识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影响,正确认识10以内的数。这体现了幼儿对数概念的发展特点是 A.计数能力B.数的守恒 C.数的组成D.数序的认识 9.从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来看,最后发展的一项能力是 A.按数取物B.说出总数 C.按物计数D.口头数数 10.学习正确书写1~10阿拉伯数字,写字的姿势和握笔的方法正确。这一书写要求适合 A.幼小衔接班B.小班 C.中班D.大班 11.能够运用实物来进行加减运算的幼儿年龄阶段是 A.3岁半B.4岁 D.6岁C.5岁半 12.学前儿童认识立体图形时,最难辨认的是 A.球体B.正方体 C.圆柱体D.长方体 13.教师提供材料,让幼儿学习制作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体现了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几何图形时,运用来让幼儿感知形体特征的是 A.视觉B.触觉 C.动觉D.听觉 14.能感知和辨别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物体重量的不同的年龄段是 B.4岁A.3岁 C.5岁D.6岁 15.幼儿按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排序的依据是 A.按规则排序B.按量的差异排序 C.按数量排序D.按数排序 16.量的守恒教育应开始的年龄段是 A.幼小衔接班B.小班 C.中班D.大班 17.儿童辨别空间方位的难易顺序是 A.前后一上下一左右B.前后一左右一上下 C.上下一前后一左右D.左右一上下一前后 18.学前儿童加减运算概念发展的最高水平是 A.动作水平的加减B.表象水平的加减 C.概念水平的加减D.思维水平的加减 19.时间不是静止的,它在永不停息地流逝着,而且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体现的时间概念特点是 A.流动性B.不可逆性 C.周期性D.抽象性 20.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中,第一步是 A.确定评价目的B.设计评价方案 C.实施评价方案D.处理评价结果 21.幼儿用移动实物、逐一点数的方法寻求得数,或者是伸出自己的手指进行逐一点数寻求得数。这种水平层次属于 A.表象水平B.抽象水平 C.动作水平D.概念水平 22.幼儿理解和掌握应用题比算式题容易,主要在于应用题的特点是 A.由数字和符号组成B.无实物直观,又无表象作为思考的依托 C.属概念水平D.来源于生活 23.完成某一阶段的教育活动之后,为了解这一阶段的教育效果,对达成教育目标的程度作出总结和鉴定。这种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D.初始性评价 24.学习和认识几何图形有助于学前儿童形成 A.立体观念B.空间观念
C.距离观念D.深度观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湖南自考 25.学前儿童数学教学的方法有 A.操作法B.演示、讲解法 C.游戏法D.观察法 E.比较法 26.数组成中的数量关系包括 A.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B.总数和两个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 C.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交换关系D.总数和任一部分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E.总数和其他任意数的交换关系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第3页(共4页) 27.通过排序可以启发幼儿理解量的 A.可逆性B.传递性 C.双重性D.不可逆性 E.协调性 28.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图形的一般顺序为 A.圆形一正方形一三角形一长方形一半圆形一椭圆形一梯形 B.圆形一三角形一椭圆形一正方形一梯形一长方形一半圆形 C.球体一正方体一圆柱体一长方体 D.球体一长方体一正方体一圆柱体 E.球体一圆柱体一正方体一长方体 29.用测试法评价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时,评价者应实施的程序有 A.设计和编制题目B.收集幼儿作业 C.设计记录表格D.拟定评分标准
E.准备测试所需的操作材料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湖南自考 30.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31.简述比较物体数量关系教育的要求。 32.简述学前儿童量的概念教育的指导要点。
33.简述学前儿童初步空间概念教育的指导要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湖南自考 34.论述学前儿童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的指导要点。
35.论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湖南自考 36.学前儿童自编应用题时,常常会出现如下问题:“树林里有3只小鹿,又跑来了1只,一共4只小鹿”;“小明院子里桃树上午长出5个桃子,下午又长出4个桃子,小明院子里的桃树一共长出几个桃子”。 根据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谈谈案例中的幼儿在自编应用题时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2)上述案例对教师进行幼儿自编应用题的教学有什么启示? 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6分,共16分。 湖南自考 37.根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要求和学前儿童数概念的教育要求,设计一个以“感知10以内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为内容的教学活动。要求写出活动目标、准备、形式、过程和建议。 |